一个自然村的居住地里,居然一半以上是荒地。
一个行政村的居住地里,居然能一次性盘活四百多亩。
一次全县的农村宅基地改革,涉及到千家万户百姓的福祉利益,涉及到无数村庄未来的规划发展,如何实施,山东省鄄城县——踢出“临门一脚”。
鄄城县位于黄河沿线,坐落在山东省西南部。这里历史悠久,人口密集,土地资源弥足珍贵。2018年7月,鄄城县被山东省列为首批17个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县之一。
所谓“三权分置”,即农村宅基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置。经过一年多积极审慎的探索,鄄城县摸索出一条改革农村宅基地的路子。
“村中荒”带来的沉思
温海是一个1400余人的自然村,隶属于什集镇祝楼行政村,全村465户人家。这样一个中等规模的自然村,村庄占地面积却多达600多亩!
村庄占地如此之广,即便按照每户宅基地四分五的高限,再除去道路、广场等公共设施用地,仍有超出一半的土地被长期闲置。
温海村中的荒地
行政村支部书记温占根告诉我们:这里不是“村头荒” 的问题,而是“村中荒”!
温占根带领大家走出办公室,先是就近参观了一处五亩多的村中空闲地。只见,几处破败坍塌的房屋院落围住了一处凹凸不平的荒地。蒿草遍地,杂树丛生,甚至还有几处荒坟。
温海村中的荒地
这还不算什么,沿村街向北走,眼前是一片开阔低洼的“河滩地”, 满眼是悠闲的鸡鸭和闲散的羊群。原来,古时候这里曾河汊纵横,后来河流改道,只留下这片时常干涸的“积洼地”。
这片积洼地面积超过10亩,然而像这样面积大小的村中荒地全村却不下七八处。因为村中低洼,所以村民新建房屋大多建在村的外围。而村中荒地众多,所以近年来偶然建在村中的,就索性大面积填土,建成豪宅般的别墅楼房。温占根指着另一处低洼地东北角新建的别墅院落,院落所圈占的面积至少在一亩以上。
忧心忡忡的祝楼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温占根
“‘三权分置’的政策来了,绝大多数的村民都很拥护。即便是那些超过宅基地使用面积的,也表示理解和支持。”温占根介绍说,中秋节前全村的宅基地权籍调查及房屋面积结果都已张榜公示,全村住户的资格审查表也刚刚填写上交。
面对村庄的未来,温占根满是憧憬。现在国家财力富了,建设力量强了,而土地资源也更加宝贵了。所以,他和全村人都相信:未来温海村的规划建设,一定会高点起步。
事实上,不能说温海是一极端的个例。鄄城是沿黄县区,有着大比例的农村居住人口。上百年以来,临近的黄河数次决堤,给鄄城一些地方带来了河汊纵横、凹凸不平的地势地貌。虽经几代人的努力,全县仍有相当的土地、甚至村庄中的土地被长期荒废闲置。
“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最美的图画”,所以如何因地制宜,将一张科学、宜居、美丽的村庄规划建设蓝图奉献给村民,成为鄄城县委、县政府所面临的一大课题。
“棋盘村”的再探索
古泉办事处的胡窑村以桃园而远近闻名,每年三月桃花盛开及夏日的采摘时节,来这里游玩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近年来,鄄城县政府还因势利导,不光设立了“桃花节”,还在桃园里修建了空中栈道、亭榭等游乐设施。
胡窑村是省级“美丽乡村”。早在十多年前,这里就实施了村庄规划,所以全村基本上呈“棋盘街”格局。加上全村不少从事人工商业,所以相比周边该村较为富裕,村里起楼建别墅的的人家较多。村支部书记赵景明介绍说:和绝大多数村庄一样,主要存在的“一户多宅”和宅基地面积超标两大问题上。由于县乡村三级对农村宅基地工作的宣传工作到位,宅基地丈量等工作今年四月份就已完成。按照规定及胡窑村土地面积紧张的实际,全村达成了宅基地“一宅一户”、每户不超四分地的共识。十月中旬,全村宅基地调查情况已经张榜公布。对“一宅多户”的,要退回,但其建造的房屋可作价出售;对于宅基地超出标准的,按标准每年收取费用。村里有宅基地多达一亩多的人家,已经表示坚决服从规定,从今年始上交村集体每年一万多元的超标使用费。
在村东头一家三层楼房的门口,户主刚刚从外边归来。他告诉我们:按照规定,他们家宅基地超面积以后每年要交7000多元,这么多年了,从没交过一分钱,乍交还一时舍不得。但政府讲的有道理,再说,上交集体的钱还用于全村建设,我们服气。
“之所以进展得顺利,就是因为政策顺应了时代,既以理服人,又尊重实际,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拥护。”赵景明说。
“新农村”的步调
十一月五日,是阎什镇沈口行政村原沈口片区村民选房的日子。这天上午,片区各户代表早早来到大队部前排队等候。
沈口行政村包括沈口、吕庄和辛集三个自然村。去年8月1日开始,村里着手分批次拆迁,10天之内,就按协议拆了463户。如今,644户新型别墅式住宅已经建好。未来一年内,还将有一批同样的住宅拔地而起。届时,这些住宅的后面,还将建有多层楼房,以备村民的自愿选择。
沈口村选房现场
“快立冬了, 得赶紧分房”。支部书记时圣铎站在乌压压的人群前面维持着秩序,他向我们透露:三个村统一规划后,将富裕出土地460亩!
460亩!统一规划竟腾出如此多的建设用地指标,这是当初想都没想到的。时圣铎介绍说,村里将这些指标交于乡村振兴投资有限公司收储,转化成新社区建设的启动资金。所以,新建住宅群众压力不大,有了拆迁时的补偿,一般再拿出六七万元即可顺利入住。当然,新社区本着农民自愿选择的原则,有二层楼小院、多层楼房。届时,暖气和天然气还将入户,村里还将配套建有文化广场、公园、人工湖和污水处理设施等。
多村合一、统一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一条乡村振兴之路。鄄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李增贤介绍说,政府全力鼓励推广这种建设模式。一则,集中起来方便大手笔的规划,合理统筹安排农村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使整个社区更加规范、宜居、美丽。二则,可以更聚人气,更易形成集市经济效应,更易形成文化交流部落,使之更加接近城镇化。
政府的使命与担当
鄄城县高度重视“三权分置”工作的开展与实施,成立了以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县乡(镇)村三级抽调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凡遇政策宣传、房屋宅基丈量、信息填写、信息公布、新房乔迁等重大事项,相关专职人员必亲临现场,耐心细致,有问必答,有事必为。
通过一年多的探索,鄄城出台了宅基地资格权认定、超出部分有偿使用、退出和流转、抵押贷款等6个试行意见,初步构建起推进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的制度体系。
目前,全县90个试点村共调查测量21377户,建立了农村建设用地数据库,确定有偿使用面积59.59万平方米,收缴有偿使用费575.64万元,流转宅基地452宗、128820平方米,为试点村创造政策红利7.73万元。同时, 58个村完成“十有”标准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村民在公示会场选房
同时,全县农村宅基地(闲散土地)动态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已建立运行。平台共设置宅基申请、审批、流转等六大板块,现库存闲散农村宅基地1934宗、516378平方米,陆续已流转成交52宗、15032平方米。
通过一年多的摸底调查,全县建立了农村宅基大数据。围绕 “数从哪里来、数由谁来用、数要怎么管”,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对全县1126个自然村内的每一个地块,全部进行实地调查,确定权属、测出坐标、标明地类、建立台账,形成数据库。全县农村宅基地共约26万处,农村村庄面积约237893.21亩。目前已分析村内闲散土地约8675宗,面积32035.06亩。
“‘三权分置’改革,彻底盘活了当前农村最宝贵的‘沉睡资产’,乡村经济得到了振兴,乡村发展留足了空间,乡村建设提升了颜值。”菏泽市委副书记、鄄城县委书记张伦说。(李雪晴)
(责任编辑:李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