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城乡建设>正文
北川南华村:从穷山村到富庄园的十年巨变
2018-04-26 16:39 来源:《祖国》
《祖国》消息 “闻鸡鸣犬吠,听流水潺潺,呼山野空气,览原始风光。”如今的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擂鼓镇南华村,山清水秀,绿意盎然。农家乐、羌族小楼、盘山公路、幽绿黄连林、山间鸡犬等跃然大地,构成一幅巨大的自然生态画卷,生机勃勃,美不胜收。
南华村人居环境 李杨摄
然而,谁曾想到,十年前的这里,道路不通、农家房屋破旧不堪、人民生活十分贫苦呢。南华村位于擂鼓镇西南面,地处龙门山脉,全村皆为山区。该村辖6个村民小组,110户,280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67人,是全县9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
正在黄连地里除草的陈明富说,5.12地震后,为尽早抢修通往自家黄连地的山路,在施工时不幸被石头击中,右手严重受伤,失去了劳动能力。“医手就花掉12余万元”,不仅让他家一贫如洗。同时,因为修建房屋,还背上了7万余元的外债。
为了尽早走出困境,陈明富不顾右手的不便,独自每天泡在地里,除草、施肥、治虫……2010年,陈明富地震前种植的黄连终于收获了,“第一批卖了13.8万元,全部用于还债和在生产了。”两年后,又收获了第二批,“8万多元,结果女儿生病又花了十多万,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困难是暂时的,只要肯干,日子总会好的。2014年脱贫攻坚以来,南华村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在帮扶单位的倾力帮扶下,大力完善基础设施。2014年至2017年,全村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修建硬化入户路2.86公里,硬化生产便道5公里,生产泥碎路5.5公里,通组生产泥碎路7.16公里,文化广场450平方米等,实现了村道、组道、入户道路全部硬化,大幅提升了全村基础设施水平。
“特别是从2015年起,对全村进行了改厨、改厕、建院坝、修入户道路,现全村全面完成‘二改一建一入’,家家户户用上了清洁厨房、卫生厕所,有硬化院坝和入户道路,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提升。如今,路通了,房子美了,要在以前,这想都不敢想。”陈明富告诉记者。
南华村幅员面积2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50亩,林地面积27500亩,海拔700-2300米,山地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年降雨量600毫米以上,全年无霜期长达8个月,优良的植被覆盖率和宜人气候适合产业发展。为此,驻村帮扶工作组与村支两委一道分年制定了南华村产业发展计划,并通过投入机关工作经费以及5万元的第一书记精准扶贫工作经费等形式,对帮扶村的产业发展等进行扶持。
2017年,全年新增黄连种植300亩,保有量达2000多亩,当年,共出售黄连9000余公斤,实现收益119余万元;发展蔬菜种植50余亩;出栏鸡达3500只,生猪60头;新增蜜蜂60桶,累计达400桶;引进香菇种植合作社,规划种植香菇30万棒。
经过三年的努力,全村贫困户已全部脱贫,南华村已实现了以黄连种植、乡村旅游为主导,以生态猪、鸡、蜜蜂养殖和高山有机蔬菜种植为配合,短期、中期、长期有机结合的产业格局,并于2017年全部脱贫。
优美的自然风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老百姓又看大了乡村旅游的大好前景。在县财政局的引导下,南华村种高山蔬菜,修建农家乐,大力推进乡村旅游。目前,南华村已成立农家乐4户,主要经营野菜、生态猪、生态鸡等特色农家菜。
“春看山花,挖野菜,掰竹笋,到南华春游。夏看山水,戏泉水,吃鹞鸡,到南华避暑。秋看红叶,掰玉米,推石磨,到南华秋收。冬看雪山,过冬至,杀年猪,到南华团年!”是南华乡村旅游特色。
人居环境更美了,村里的药材产业也发展起来了,南华村从一个偏僻的穷山村“摇身一变”成了富庄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到这里休闲度假、避暑看雪。“我们将不断提升农家乐的服务品质,把南华村的旅游名片檫得更亮。”山野农家乐邓女士说道。(文/图 刘仁喜 李杨)
(责任编辑:赵娜)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