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考队员在安装潜标的主浮球(2017年12月4日摄)。
2月7日,我国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完成2017年西太平洋综合考察航次后,返回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母港。科考队员在本航次成功建成我国首个深海实时科学观测网,西太平洋深海3000米范围内的温度、盐度和洋流等数据实现1小时1次实时传输。
新华社发

科考队员在潜标布放前合影(2017年12月31日摄)。
2月7日,我国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完成2017年西太平洋综合考察航次后,返回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母港。科考队员在本航次成功建成我国首个深海实时科学观测网,西太平洋深海3000米范围内的温度、盐度和洋流等数据实现1小时1次实时传输。
新华社发

科考队员在布放潜标(2017年12月10日摄)。
2月7日,我国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完成2017年西太平洋综合考察航次后,返回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母港。科考队员在本航次成功建成我国首个深海实时科学观测网,西太平洋深海3000米范围内的温度、盐度和洋流等数据实现1小时1次实时传输。
新华社发
(责任编辑:周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