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伊宁垦区公安局阿合奇派出所民辅警联合兵团第四师七十一团9连“两委”成员驱车3个多小时,穿越分散的牧群与蜿蜒的牧道,深入夏牧场腹地。他们走进牧民的毡房,化解矛盾纠纷,开展普法宣传,守护着草原的宁静与和睦。
“小马警官,可把你们盼来了!”当阿合奇派出所社区辅警马杰和同事走进牧民托先生的毡房时,托先生快步上前,攥着马杰的手诉苦。
托先生说,前几日邻居阿先生的狗没有拴好,不仅咬伤了自己的两只羊羔,还叼走了好几只鸡。
“凭啥说是我的狗?你看见啦?没凭没据别瞎冤枉人!”托先生还没说完,听到动静的阿先生就走进了毡房。两人说着说着就往一块凑,眼看就要发生冲突。
“两位大哥,先别着急。”马杰先是把双方分开,请他们坐下,倒了两碗冒着热气的奶茶,双手递到两人手里,“咱们哈萨克族老人常说‘兄弟团结牛羊成群,邻里和睦丰衣足食’,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草原邻居,为几只羊、几只鸡伤了和气,多不值当啊!”
温热的奶茶捧在手里,两人紧绷的肩膀慢慢放松,语气也软了下来。见状,马杰接过话头,用牧民一听就懂的“土话”,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里关于饲养动物的条款拆解开进行释法析理。“法律就像咱们草原上拦牲口的围栏,自家养的牲口得看紧了。要是没看好伤了人、坏了别人家的东西,主人家就得担责任。前阵子三连有户人家,牛没拴好跑到邻居菜地里踩了庄稼,最后不光赔了钱,俩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兄弟,还冷战了好几天呢。”
听完马杰的话,阿某端着奶茶的手悄悄收紧,沉默了几秒后抬头看向托某,语气带着歉意:“大哥,是我没上心,没把狗拴牢实。以后我肯定天天看着它,绝不让它再乱跑惹麻烦。”
托某被这话逗得笑出了声,把奶茶碗往桌上一放,摆摆手说:“嗨,多大点事儿!你这话我信得过,下不为例就行。都是在草原上过日子的,哪能真往心里去?”
毡房里,奶茶的热气袅袅上升,裹着两人爽朗的笑声,积攒了好几天的别扭劲儿烟消云散。9连“两委”成员在一旁笑着打趣:“马警官这‘奶茶调解法’,可比硬邦邦讲大道理管用十倍!”
马杰摆摆手,笑着说:“只要群众肯坐下来喝杯茶、聊聊天,心气顺了,道理自然就听得进去,矛盾也就散了。”
夏牧场的毡房零散分布在草原上,民辅警们一户户走访。遇到牧民外出铲毒草,他们就扛着工具一起去,蹲在草丛里一边帮忙清理毒草,一边开启唠家常式的反诈宣传:“前阵子有户牧民遇到骗子,说能帮着‘承包万亩草场’,结果钱打过去人就没影了,这就跟‘空手套白狼’一样……”民辅警们把“虚假投资”比作“骗租草场的幌子”,把“冒充电商退款”说成“假装收羊却不给钱的套路”,一个个贴近牧区生活的例子,让牧民们听得明明白白。
没有生涩的法条,全是身边事、家常话,牧民们听得频频点头。铲完毒草,牧民哈力克拍了拍身上的草屑,竖着大拇指对民警说:“以前总觉得法律是远在城里的‘大事’,跟咱们放牧的没关系。现在你们上门一说,就跟讲自家的事儿一样清楚,以后再遇到这种‘好事’,我肯定先琢磨琢磨,再不轻易上当了!”
说着,他转身从自家毡房里拿出刚烤好的热馕塞到民警手里:“快尝尝,刚出炉的,垫垫肚子!”
此次夏牧场走访,民辅警们的脚步踏遍了54户毡房,累计发放法治宣传册168份,从用“奶茶调解”解开邻里心结,到在铲毒草的间隙“唠嗑普法”,阿合奇派出所把“枫桥经验”的根,深深扎进了草原的土壤里。(郭勇鸿 马青)
责任编辑:汪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