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杂志/刘振伟 文/李晓宁 八月下旬,河南省镇平县枣园镇的烟田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连日晴好,烟农们正抢抓时机采收烟叶,一车车满载“绿金”的货车驶向烘烤工场。今年,枣园镇3500亩烟叶全面进入采收烘烤阶段,预计可顺利完成交售任务,实现烟税收入超过300万元,乡亲们的汗水正化作沉甸甸的收获。
为保障采收工作顺利推进,枣园镇提前部署,实行干部分片包抓责任制。每天,各包村干部走进田间,现场协调烟农遇到的困难。“最近天气好,我们抓紧抢收,目前已完成六成以上采收任务。”镇农业办主任介绍。今年烟叶长势喜人,叶片厚实、油润有光,预计亩产比去年能提高10%。
烘烤是决定烟叶质量的关键。镇里专门组织5支技术服务队,由烟站技术员和种烟能手组成,巡回在各烘烤点提供指导。“温度控制特别要紧,必须按技术标准操作,才能烤出好烟。”一位技术员在烤房前认真叮嘱道。今年,全镇推广生物质燃料烤房,既环保省工,又提升了烤烟质量,烟农们普遍反馈新设备操作简便,温湿度更好把控。
采收期间用工短缺怎么办?枣园镇各村自发组织起互助小组,邻里乡亲互相帮工。镇上还协调了三支专业采摘队,灵活调度、精准支援。“要不是互助组帮忙,我家这20亩烟叶真不知道要收到什么时候。”一位正装车的大户感慨地说。互助模式既缓解了用工难题,也加深了乡里乡亲的感情。
与此同时,枣园镇积极推广“烟叶+”种植模式,利用轮作间隙种植红薯、艾草等经济作物,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去年我在烟地套种红薯,一亩地额外挣了2000多元。”一位烟农高兴地说。这种模式有效避免了土地闲置,拓宽了增收渠道,深受群众欢迎。
各村党支部也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党员带头种烟、帮扶困难群众。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形成发展合力。“从流转土地到技术指导,从采收到销售,支部都帮了我们大忙。”一位种植户真诚地说道。党建引领正为枣园镇烟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坚实力量。
眼下,枣园镇的烟叶采收烘烤工作正有序推进。金灿灿的烟叶,映照着烟农们丰收的笑脸。预计9月中下旬全部采收烘烤完成后,这些“金叶子”就将变成实实在在的收入,落进农民的钱袋子。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