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湖北省阳新县白沙镇中心卫生院,绿树成荫,环境温馨,昔日破旧的平房变成现代化的门诊楼、住院楼,“健康门诊”服务便民,一站式流程顺畅高效。近年来,住院门诊量年均增长20%,业务收入从2016年的400多万,一路攀升到2024年的1597余万。2023年5月,成功晋级为“阳新县第五人民医院”。
越来越多的乡亲选择留在“家门口”看病,究竟为哪般?
一支听诊器,一个笔记本,一切为乡亲。原来,在该镇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上,在基层医疗的朴素队伍中,有着这样一位精湛医术、公道正派的“农家院长”——董美军。
董美军,现任湖北省阳新县白沙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黄石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阳新县第十九届人大代表。他将原本落后卫生院区域打造成医疗中心,在富川大地书写着健康中国的基层样本。先后荣获“全国乡镇卫生院优秀院长”“黄石市优秀共产党员”“黄石市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个人”“全省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先进个人”“黄石市优秀人大代表”“阳新县强县工程先进个人”“阳新名医”等多项国家、省、市级荣誉。
乡亲期盼的“归巢雁”,百姓心中的“活口碑”
“我是农民的儿子,深知乡亲们看病有多难。城里不缺我一个,但这里的百姓需要我!”1996年,从同济医学院毕业的董美军,毅然放弃优渥条件,回到当时条件艰苦、人心涣散的白沙镇中心卫生院,成为一名普通医生,29年来,身边的同事换了一茬又一茬,上级医院、民营机构的高薪邀请也从未间断,但是,改变家乡父老翻山越岭、因病致贫求医情况的这颗种子,却在董美军的心中越扎越深。
在董美军的办公室和诊室里,最醒目的不是金灿灿的奖杯证书,而是满墙的锦旗,一百余面锦旗承载着数不尽的医患故事和医者仁心。
面对农村弱势群体“看病贵、看病难”的忧虑,每一次接诊、开方、回访,他都视医德为灵魂,待患者如至亲,坚持不开大处方,不做无谓检查,能用平价药绝不用贵价药,力求用最经济的方案解除患者病痛。有一位饱受慢性病折磨的老乡,长期被高额药费压得喘不过气,经人介绍找到他,几个疗程下来,不仅病情缓解了,花费也少了大半。老人拉着他的手,声音哽咽:“董医生,您开的药管用,还这么便宜!真是救了我的命,也救了俺家的急啊!”行医至今,零差错、零事故,铸就了“白沙名医”的金字招牌,成为乡亲们心中最可信赖的健康“活口碑”。
灯下苦研的“问医者”,白大褂里的“清白人”
深知基层医生需“一专多能”,董美军从未停下求索的脚步。扎根基层医疗工作的近三十年,从初出茅庐的医学生,成长为声名远播的行业领路人,董美军数度进修,书写工作笔记八十余册,达六十万字,从普外到全科,从儿科、内科到中医精髓,从彩超、CT到检验分析,终成技术全面、经验丰富的“全科通才”,十数篇专业论文在各级刊物绽放,是他日益精进的医技仁心,更是对医学探索的智慧结晶。
2016年,董美军任职院长。他深知,要带好队伍,首先要自己立得正。他立下依法治院,阳光运行的铁规,树起“零贿赂、零回扣”的清廉标杆,要求全院做到重大决策必经法律审查、专家论证、集体讨论;药品、设备采购全程公开透明,接受监督。刚刚年过五旬的董美军,因常年超负荷工作,早已两鬓染霜,腰背微驼,落下了一身慢性病,但他依然保持着那份农民儿子的质朴,生活简单,衣着朴素,他以身作则,拒绝诱惑,坚守初心,为该院医者筑起了道德的长城,注入了纯净的清流。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是董美军的座右铭,更是他的行动指南。任职期间,他提出“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起抓”的兴院之道。全面践行深化医改,在健康扶贫乡村振兴事业中,冲锋在前。九年间,白沙镇中心卫生院“四化”建设实现达标、“国字号”胸痛救治单元、卒中防治站成功设立,“省字号”的呼吸重症专科、百强示范中医康复科圆满挂牌,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廿十九载坚守,他双脚踏遍乡间小路,六十万字手册,他双手紧攥行医仁术。赤子对桑梓,是这位农家子弟扎根乡土的赤诚见证;青丝到华发,是这位基层医者仁心仁术的动人篇章;百面锦旗红,更是这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的时代答卷。(文/向泽勤)
责任编辑: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