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中国警察>正文

烽火既息,永阳当安——记贵州省贵阳市永阳派出所的坚守与担当

2025-04-01 09:18 来源:《祖国》杂志

贵阳市息烽县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乱频繁。明朝平定叛乱后,崇祯皇帝御赐“息烽”之名,寓意“平息烽火”,这一名字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也成为息烽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息烽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青丝到白发,默默守护着永阳街道的安宁,将仁爱精神化为实际行动,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动人篇章。他们是息烽县公安局永阳派出所的85名民辅警。在他们的努力下,如今的派出所荣誉加身,公安部“一级公安派出所”“人民满意派出所”“贵阳市级先进集体”“集体二等功”“集体三等功”“五好基层党组织”等诸多光环见证了他们一路走来的坚守与付出。

2024年123日,清晨,天空飘着细雨。永阳派出所二楼会议室内传来朗朗读书声,声音坚定有力,仿佛承载着某种不可动摇的决心,吸引着笔者快步走入。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永阳派出所的历史可追溯到1960年,那时还叫分驻所,承担着流动人口管控、打击“投机倒把”、协助粮食分配等特殊任务。1998年,派出所从简陋的平房迁入独立办公场所,成为息烽县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派出所。

回忆起当年的办公环境,已退休的民警杨树芬满是感慨。那时,火车从派出所门前驶过,刺耳的轰鸣声成了全体民警独特的“时钟”。工作之余,民警们喜欢聆听车轮碾压铁轨的声音,他们从声音中能够分辨出是低沉的油罐车还是高亢的“绿皮车”。

那个年代,他们的工作主要围绕“治安管理+服务群众”展开,户籍管理、刑事案件初查和社区防范等,都是日常的事务。办公楼环境简陋,办公设备只有手写台账、油印机、手电筒和一辆自行车。自行车还得大家轮着用,谁先骑走了,其他同事就只能步行外出办事。派出所仅有一台固定电话,很多时候,群众报警都是走路到所里。有一次辖区发生命案,群众走了一天一夜才赶到派出所报警,而出警民警和法医又走了一天一夜才抵达现场。受通讯和交通条件的限制,信息传递和办案效果大打折扣。改革开放后,硬件虽略有提升,但对于管辖17个村、13万人的派出所而言,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0世纪初,监控尚未普及,盗抢现象时有发生,治安形势十分严峻。为了应对这一情况,派出所成立了“反扒中队”“案件中队”。白天,民警在农贸市场等人流聚集地不间断巡逻,遇到打架、矛盾纠纷、盗抢等警情,立即就地处理。晚上,他们又在漆黑的居民楼和背街小巷蹲守,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迹象。

2003年,监控开始逐步安装,治安形势有所好转,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盗抢等刑事案件仍居高不下。直到2010年,公交车、私家车逐渐普及,派出所的硬件设施也得到了改善,配备了2辆警车,在重要点位安装了高清监控,出警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2024年退休民警王天福见证了永阳派出所通讯系统的巨大变革。从1998年局里板卡式110系统的惊艳亮相,到2004年公安部推动110119122三台合一,再到2009年全面技术改造,促使全平台联动式接报警系统落地,王天福都亲身经历过。

“当年守着巴掌大的调度台,接警靠手写笔记,出警骑自行车追摩托劫匪的日子,现在想想都像老电影。”他摸着崭新的指挥平台感慨道,“现在系统能自动定位报警位置,警车3分钟就能封控全城路口,这背后是几代公安人的接力啊。特别是三台合一后,消防、交警和我们刑侦真正拧成了一股绳,去年那起连环车祸引发的抢劫案,就是靠多部门同步调度半小时破案的。”王天福说着打开手机里的老照片,“当年装第一台监控时,老百姓都说'派电子警察站岗了',现在高清探头连嫌疑人鞋底花纹都能看清。科技让警察长了千里眼顺风耳,但最让我欣慰的,还是看到发案率曲线终于低头了。”他感慨地说道。

看今朝,智慧警务秀

谈及省公安厅精心打造的“贵警110”智慧警务平台,李军满脸欣喜。如今,“贵警110”智慧警务平台已成为守护社会安宁的中流砥柱,它深度融合了前沿技术,通过科技赋能与多部门协同作战,实现了警力资源的科学配置,大大减轻了基层警务人员的工作负担。

2022年1025日,永阳派出所出现感人的一幕。一位从江苏来的群众打探到其10年未见的母亲在息烽县永靖镇,立刻来到派出所求助,希望找到母亲。民警借助“贵警110”以及警务助理人熟、地熟的优势,很快帮她找到母亲。母女俩抱头痛哭的那一刻,民警蔡秉初感动得也红了双眼。

户籍信息系统的投入使用,让户籍业务办理步入高效便捷的快车道。户籍民警杨金金便是众多见证者之一。

2016年,凭借对工作的热爱,杨金金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迅速成长为业务能手。2019年夏末,为了帮助一名60岁的间歇性流浪精神病人找到家人,她多次走访精神病院和民政局,最终为老人解决了户口问题。当老人拿到户口和身份证时,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20235月,一位小女生因户口被注销,无法参加中考。杨金金及时跟进,仅用3个工作日解决了问题,确保小女孩顺利参加中考。小女孩的父亲对杨金金和派出所的同志表示了深深的感谢。

8年来,杨金金始终坚持“贴心便民、细心服务、真心接待、耐心解答”的服务宗旨,认真办理每一件事项,从不推诿。20254月,她通过“跨省通办”为一群众办理户口迁移,避免了群众来回奔波。自她管理户籍工作以来,窗口工作好评如潮,连续三年获得文明示范窗口荣誉称号。

永阳派出所深知预防和化解矛盾的重要性,秉持“联动融合、多元共治”理念,创新建立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力求将小纠纷化解在村里,大纠纷解决在镇里,避免矛盾升级。

唐朝贵被同事和群众誉为“调解之王”,是会做调解群众工作的典范。自1994年参加公安工作后,他凭借“腿勤、嘴勤、笔勤”,常常深入村子,走进百姓家中,了解社情民意。2015年修建安麻高架桥时,由于施工队的疏忽,导致百姓田地受损、牲畜受惊,村民们愤怒地堵路。唐朝贵迅速赶到现场,一番耐心劝解,很快平息了事态。事后老百姓都说:“你来了,这事才能搞得定,我们就服你。”2018年高铁建设征地时,有一户群众漫天要价,政府多次上门劝说无果。夜晚,唐朝贵来到这户群众家中,经过几个小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工作,最终难题迎刃而解。

除了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永阳派出所还致力于打造“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他们常年组织夜间巡逻队,秉持警力跟着警情走的原则,合理设置巡逻点,灵活调整巡逻时间和区域。一旦有警情,能够快速反应、协助处置,真正实现了“人腿在走、警车在转、天眼在看”的全方位防控。

2023年512日凌晨,巡逻队在城东建材市场巡逻时,发现一辆未熄火的银色面包车停在暗处,车内两名男子见到警灯立即低头躲避。民警彭冲带队上前实施“三查三问”,发现车辆悬挂的牌照与车架号登记信息不符,且后备箱藏有液压钳、伪基站设备。经过盘查,确认其中一名男子系网上在逃人员,曾参与多地电缆盗窃案。巡逻组和刑侦大队深挖线索,最终打掉一个流窜311市的盗窃团伙,破获系列盗窃案8起,挽回经济损失40余万元。

此外,永阳派出所紧跟时代步伐,利用“互联网+警务宣传”,开辟新型宣传阵地。他们建成35个微信服务工作群,群员达16800人,覆盖辖区常住人口的28.8%,及时向群众传递安全防范知识。同时,通过社区民警、警务助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校园、进网络“五进”宣传活动,全面提升了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在他们的努力下,2024年辖区刑事立案和盗窃案呈逐年下降趋势,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居全省前列。

只为一声报平安,金盾铭刻一寸丹

2021年退休的老民警李军,曾在2000年担任永阳派出所的教导员。回想起1998年的永阳,那时正值社会转型初期,集市上人来人往,小商贩们大声吆喝着售卖自家的货品。然而稍有不慎,摊位上的财物便不翼而飞。居民家中,哪怕是白日里门窗紧闭,也难防窃贼觊觎。面对复杂的治安环境,李军和战友们迎难而上,成立了反扒中队,在农贸市场等人群聚集地巡逻。他们不惧危险,与窃贼斗智斗勇,守护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一次巡逻中,李军和战友们发现一名正在划包偷窃的犯罪嫌疑人。他们迅速行动,将犯罪嫌疑人擒获。这样的场景,在李军的从警生涯中屡见不鲜。2004年夏天的一个中午,永阳派出所接到河坎村聚众闹事的警情。河坎村位于南山山脉,地势险峻,居民大多是苗族群众。由于历史原因,这里的工作一直难以开展。面对困境,李军没有退缩,他带着战友杨朝龙前往河坎村出警。尽管遭到了村民的围攻和威胁,但他们依然坚守职责,成功将聚众闹事的人绳之以法。

除了打击犯罪,李军和战友们还积极组织居民成立联防队,教大家如何巡逻、如何识别可疑人员。构建起一道坚实的群防群治防线,让辖区治安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在李军等老民警的传帮带作用下,一批批新警迅速成长,逐渐成为了派出所的中坚力量。

2023年入警的赵洪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一次抓捕行动中,他表现出色,立下了三等功。那天深夜,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有一伙犯罪分子在某酒店进行违法活动。赵洪昭和同事们迅速赶到现场,展开抓捕行动。当冲进房间时,一名犯罪分子正试图从窗户逃跑。赵洪昭毫不犹豫地扑了上去,与对方展开了激烈的搏斗。尽管手臂被划伤,鲜血直流,但他依然死死控制住对方,直到同事们赶来支援。最终,这伙犯罪分子被一网打尽,现场查获了大量违法物品。面对荣誉,赵洪昭显得十分谦虚。他说:“作为一名警察,保护群众的安全是我的职责。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

在永阳派出所,还有许多像赵洪昭一样的新警,他们用实际行动,默默守护着辖区平安。无论是帮助辖区群众寻亲的民警蔡秉初,还是发现走失儿童并将其安全送回家的民警龙韩晋,亦或是成功化解邻里纠纷的民警董真阳,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辖区的和谐稳定贡献着力量。

前浪为霞尚满天,已是新人辈出时

在永阳派出所,每一任所长都是基层战斗堡垒的灵魂人物。他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领民警们晨跑、打拳、诵读传统文化经典,涵养为民情怀。

老所长王刚在任期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领民警不断探索创新警务工作新模式。在他的带领下,永阳派出所形成了“铁面无私执法、温情脉脉待人”的工作作风,辖区发案率连年下降,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

接过接力棒的新任所长罗光国,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他敏锐把握时代脉搏,将互联网思维融入警务工作。在他的推动下,永阳派出所建立了覆盖全辖区的警务微信群,实现了治安信息即时发布、群众咨询即时回应、矛盾纠纷即时调解。这一创新举措极大地提高了警务工作效率和群众满意度。去年夏天,辖区接连发生多起电动车被盗案件。罗光国通过警务微信群发布预警信息,发动群众提供线索,仅用48小时就破获了系列案件,追回被盗电动车12辆。这一战果让群众拍手称快,也让罗光国和他的团队更加坚定了创新警务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在队伍管理上,罗光国既延续了老所长的温情关怀,又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建立了“师徒结对”制度,让经验丰富的老民警手把手指导新警;开设“警务微课堂”,鼓励民警分享工作经验;组织“警营开放日”,邀请民警家属走进派出所,增进理解支持。“年轻的同志像一颗颗种子,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阳光和雨露,他们就会茁壮成长,成为守护平安的参天大树。”副所长陈峰说道。

这些举措让永阳派出所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在贵阳市公安机关业务技能比武中,永阳派出所获得团体第一名,三名民警获得个人单项奖。这一荣誉,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从王刚到罗光国,变的是工作方法,不变的是为民初心。两位所长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新时代公安民警的使命担当,在传承与创新中书写着永阳派出所的崭新篇章。他们的故事,正是千千万万基层派出所民警的缩影,见证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在永阳派出所,每一位民警都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指导工作。他们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形成了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他们齐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取得成绩和荣誉时,不骄不躁,继续前行。一代代民警的接续奋斗,让永阳派出所拥有了今天的辉煌。他们获得了许多荣誉:“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先进集体”等称号都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和赞扬。

熄火既息,永阳当安

走进永阳派出所,墙上“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的奖牌格外耀眼。这既是荣誉也是鞭策。在这里,每一天都在上演着守护平安、服务群众的动人故事。民警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各个办公室和社区之间,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火车轰隆隆从派出所门前穿过,鸣笛声响起时,声音仿佛穿越时空而来,从过去的艰难岁月响彻美好的未来。在时代的长河中,永阳派出所的故事还在继续。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片浸染着先烈热血的土地上,永阳派出所的民辅警们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坚守初心使命,以自己的方式书写新时代的警察故事,继续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刘文晶 吴芳秋)


责任编辑:汪雪

上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