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中,藏着祖国北疆林海雪原的春耕图景。近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公安机关紧扣春耕生产特点,将田间警务前移至春耕一线,围绕严打涉农犯罪、反诈防诈宣传、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在保农、护农、利农上下功夫、出实招,为“春耕备耕”增加一抹“平安蓝”。
胶皮鞋底的“反诈防线”
3月25日清晨,韩家园分局新兴派出所民警小李磨破的橡胶鞋底夹层里,露出塞着秸秆的“土鞋垫”。翻开小李的巡耕记录本,一组数据映入眼帘:日均步行2万步,累计调解土地纠纷1起。在巡逻必经的乡间田野里,反诈宣传便是他丈量春耕的刻度。
春耕备耕时期,韩家园分局新兴派出所民警辅警深入田间地头,以“精准滴灌”的方式积极宣传反诈知识,提醒农户在购买春种物资时务必小心谨慎,从源头守住“钱袋子”。春季风大干燥,森林防火十分重要,民警辅警还对农户备耕期间用火安全进行提醒,不随意焚烧秸秆、荒草,将“安全”种子播撒进村民“心田”。同时,充分发挥矛盾纠纷多元调节机制,将警务触角延伸至村委,通过座谈的方式提前了解村民在春种灌溉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用水用电、田地边界等诉求,提出合理解决办法,让矛盾不出“地”,纠纷不“发芽”,打造和谐春耕环境。
长筒靴里的“反诈清单”
“反诈宣传还差多少户?”“李大娘家种子的问题解决了吗?”在十八站分局跃进派出所民警老赵的长筒靴里,总卷着几张皱巴巴的便签。这些看似琐碎的“待办清单”,藏着大兴安岭春耕的民生脉搏。
春耕安全是每个民警心头的牵挂。连日来,十八站分局跃进派出所民警辅警积极开展安全宣传活动,充分发挥以案说法、以案为鉴的警示作用,宣传农资法律法规,普及农资“忽悠团”及以“订单农业”为名销售假劣农资等手段的识别方法,引导农民朋友们积极举报春耕方面违法犯罪线索,提高法治意识和防骗能力。同时,对辖区内的销售点开展拉网式检查,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违法行为,从源头上保障农户合法权益,防止潜在“小风险”升级成现实“大问题”。
鞋带系紧的“反诈纽带”
“近期,各类农资‘补贴’诈骗手段翻新,大家提高反诈意识,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报警!”呼玛县公安局白银纳派出所民警辅警齐声吆喝着,挨家挨户进行反诈宣传。
开展“零距离”反诈宣传是呼玛县公安局白银纳派出所的工作传统,为保障春耕顺利进行,民警辅警们通过“拉家常、讲案例、发资料”等方式,开展防诈、禁毒等宣传教育。同时,积极进行农用车辆排查,为反光标识存在污损的车辆重新粘贴,降低追尾等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另外,深入农资经营店铺,仔细查验种子、化肥、农药的来源、质量及销售台账,及时消除农资安全隐患,维护市场良好秩序,为春耕顺利生产创造良好环境。(刘文晶 张岩 陈玉国)
责任编辑:汪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