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记者/李国良 3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外国语学校教师裴红霞在采访中分享了她如何在教书育人中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为新时代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裴红霞代表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她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致力于在教育强国建设中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增强学生对国家制度的自信。
裴红霞代表介绍,石家庄是全国第一个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城市,这一独特的历史背景为她开展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去年,她带领学生们参观了“石家庄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历史陈列展”,向他们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历程、独特优势以及其作为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的意义。一张1949年的老照片——农民代表陆春长站在台上演讲的画面,深深吸引了学生们。陆春长朴素的话语“我要服务到底”“有半点本领,我也要拿出来”,让同学们深受感染。一位学生在留言簿上写道:“新时代的青年,定当勇毅前行,报效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充分展现了学生们在了解国家制度后,激发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
裴红霞代表还提到学校的一项特色活动——将“我爱石家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人大代表建议联系起来。2023年,初一(7)班的同学们在人大代表的指导下,开展了“石家庄市社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的现状调查”。同学们深入社区,详细了解充电设施的使用现状,并提出了规范设置社区集中充电点、增加数量、配建烟感监控和灭火器等建议。这些调研报告被吸收到了人大代表建议中,并推动相关部门转化为便民措施。至今,已有192份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在各级人大代表建议中得到吸收和体现。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们亲身体验到自己的意见建议能够实实在在地被吸收,感受到自己能够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体会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温度。
裴红霞代表最后表示,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大代表,她深感自豪。她认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青少年的心灵,就是她最骄傲的履职答卷。她的分享引发了在场媒体和观众的强烈共鸣,大家深刻感受到教育工作者在推动国家制度自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教育中的生动实践。
此次“代表通道”采访活动,不仅展示了裴红霞代表在教育领域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也彰显了人大代表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培养青少年制度自信方面的责任与担当。
(责任编辑:宋志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