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上,“新质生产力”再次成为2025年全省发展大考中的重量级开放大题,其话题热力持续飙升。人人解题思路不同,行行答题角度各异,围绕如何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展现更大作为,力山给出标新立异的答案。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建筑业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和国家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行业发展面临着巨大压力,产业结构调整、行业集中度提升和企业优胜劣汰的步伐明显加快。房地产市场正在加速构建发展新模式,作为徐州市交控集团建筑板块的重要企业,力山建设深谙不破不立,唯有加快推动科技和管理的系统创新,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才是行业“大浪”淘沙下的幸存者,才能实现产业经济持续优化和高质量发展。
锚定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力山建设也加紧了向“新”而行的步伐,加快改革兴业、果断转换赛道、积极调整布局,加快推动建筑业向绿色化、智能化、工业化转型,以“三色”合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在工法、绿色施工、优质结构、优质工程、QC成果申报等多方面保障各项创优目标的实现,在企业创新发展方面成绩显著。
党建引领释放红色生产力
以党建赋能,向“实”处发力,在追求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力山建设坚持以施工生产为中心抓党建、促融合、强管理、降成本,围绕“强履约、促生产、提质增效”的目标,掌舵新质生产力下的发展航向。
支部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全面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党内集中学习教育,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以强化党的创新理论,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思想基础。
为激发广大职工的创造活力和创新潜能,鼓励员工立足岗位实际,支部积极进行各项管理创新和技术改善,解决一线问题,持续开展五小案例征集活动,征集技术创效、商务管理、履约管理、财务资金、改革管理等领域创新成果。推选出《PLC工法组合钢板桩工艺的改进》《喷淋头防护方法的改进》《一种混凝土泵送防洒落装置》等优秀创新成果 25 项。《PLC工法组合钢板桩工艺的改进》入选徐州市“五小”活动典型案例,实质性推进成果应用、共享价值信息。
科技创新激发蓝色生产力
当前,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迅猛发展,正在对建筑业进行渗透和赋能,唯有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抢抓时代机遇、占领变革先机、赢得发展主动。力山建设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一发展关键,以新促质、以质促优,不断探索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如何求得工程创新创优解?力山通过推行多项举措,从新技术应用、创新工艺工法、开展QC小组活动及成果总结推广几个方面着手,在经济与技术相结合、提高质量控制水平、提升本质安全、缩短施工时间、选用常规材料等方面开展创新创效实践活动。2024年度申报并通过省级工法3项、江苏省绿色施工示范工程1项、江苏省十项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1项、江苏省住建厅科研项目1项、徐州市QC成果一等奖48项、专利2项、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评优质结构工程4项,通过江苏省优质工程“扬子杯”的复查1项、江苏省QC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24年8月,“精益”QC小组发布的《智慧施工图 APP 的研发》荣获中国施工企业协会QC成果一等奖,这是继《可视化技术交底APP的研发》获中国建筑协会QC小组活动成果一等奖后的第二个国家级成果奖项。智慧施工图 APP是基于BIM技术和AR技术研发的一款以移动设备为载体的APP软件,通过与传统施工图纸视觉关联,实现施工图纸由二维向三维可视的转变。使用者只需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安装APP,即可通过点击图纸目录调取三维模型,实现构件信息查询、调取技术参数以及尺寸测量等功能,颠覆了传统建筑图纸的使用方式。
节能降碳点燃绿色生产力
绿色是新质生产力的“底色”。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一环,如何让作为“碳排大户”的建筑行业“瘦身”,是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为此,力山建设在绿色建造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大力推广“三新”技术即:装配式技术、信息化技术、BIM技术。
(一)装配式技术应用
装配式结构体系及产品具有节能、节材、节水、 节地、节工期和环境保护等全部“绿色要素”。公司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拓展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实施方案,在满足徐州市对装配式建筑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对装配式建筑展开了相关研究和探索,实施预制装配体系化建设,以“标准化”和“模数化”的核心思想和“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减少装配式构件的种类,有效降低建设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原材料浪费。
(二)信息化技术应用
为实现绿色建造的管理目标,公司着力搭建智慧工地系统,加强建筑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反馈、推动绿色建筑与互联信息的深度融合,采用扬尘噪音自动监测系统、自动喷淋、远程视频监控、施工升降机智能识别等一系列新技术智能设备,将施工现场进行可视化、数据化的处理,提高工程环保节能效果,为绿色环保施工“智慧加码”。
(三)BIM技术应用
公司积极整合BIM数字技术和精益建造,充分利用BIM 技术辅助项目规划及设计,优先采用环保材料,提高精确算量、制定消耗计划、控制耗用及损耗的控制水平,使工程本体材料的损耗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并低于定额损耗水平。对于项目施工所必须的临设、周材、辅助材料、办公用品、水、能源、土地等资源,在保障正常施工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可周转使用形式或通过科技创新,通过合理规划和精细管理,尽可能降低该类资源消耗,实现了精细化管理,提升了绿色建筑的管理水平。
如今,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种子已然播入春风沃野,建筑行业也是这片沃野的播种者,虽经历行业冬藏,但萌芽与新生的希望依在,作为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国有建筑企业必须抢抓机遇、苦练内功,因地制宜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紧紧跟牢政策指挥棒,在建筑领域精耕细作,全力激活创新动能,提升创新成果快速转化的能力,才能立于不破之地。(汪丹)
责任编辑:汪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