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时代人物 >时代先锋>正文

河南省西峡县桑坪镇余世钦:“致富花”在特殊的手上开放

2025-02-08 11:41 来源:《祖国》杂志

  《祖国》杂志/刘振伟 文/章东丽   2月6日,伏牛山深处的河南省西峡县桑坪镇春寒料峭,然而,踏入该镇兰花产业园余世钦的兰花大棚,却暖意融融,清新的兰草香气扑面而来。他正在向几位来取经的兰花爱好者分享兰花种植经验。

  今年51岁的余世钦,2000年到外地一个私营煤矿打工,因矿难落下残疾——胳膊畸形、左手不能动弹,干不了农活,家庭陷入困境。为了生存,他只得用右手推着架子车,挨家挨户收购废品。那时候,他的日子过得可真难,有时候连给孩子买奶粉的钱也没有。在收购废品时,他听说兰花值钱,一棵能卖几百几千元,就把儿子的压岁钱和自己收废品挣来的钱拿出来从别人手中买了几株兰花。没地方栽,就把院子里一块空地用木棍子间隔开,从长有兰草的山上背回泥土,把兰花种植在里边。没想到几个月过去,这几棵都发出了新芽,价值立刻翻了一倍。尝到甜头的余世钦,节衣缩食,只要有一点钱就拿出来购买兰花。


  “养兰是个细心活,没有技术不行。风大了,要盖棚;天冷了,要保暖;雨多了,要防潮;天热了,要遮阴;病害和虫害,要防治……像护理婴儿一样,需要特别精心。”余世钦介绍道。
  他开始在院子里养,后来在房顶上建了一个小型兰花棚,在棚子里养。初养兰没有经验,没有技术,凭的是一股子热情,因此也遭遇了多次失败。特别是2008年冬天的一场冷冻和第二年夏季的一场病害,使他养的兰草几乎全部死亡,损失十几万元。这样的打击,对于他这样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妻子劝他别再养兰了,安心收废品。余世钦没有气馁。头脑冷静下来后,认真总结自己没把兰花养好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技术。于是,他购买来兰花种植书籍,亲自到栾川、桐柏、湖北随州等养兰大户家中拜师学艺。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他终于取得了成功。现在发展到2000多盆,100多个品种,年收入稳定在30多万元。去年又投资10万元,在该镇兰花产业园建起了一座标准化兰花种植大棚。他被兰友们推选为西峡县兰花协会秘书长。
  “一家富是短富,大家都来发展,把产业做大做强,做出品牌,这样才能达到永远富。”余世钦道出了他的真心话。
  人们见他养兰花收益不错,就来学艺,他无偿向大家提供技术服务。为了使这个产业做大做强,能带动更多的人走养兰致富路,2016年他和几位兰友商量,注册成立了“西峡县世钦兰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利用“合作社+农户+互联网”的模式,为种养户提供技术和销售服务。他联系企业,连续两年和杨家墁农场合作举办了两届全国性的“杨家墁杯兰花展”,扩大了该镇的兰花知名度。为推动产业良性发展,他和兰友多方努力,把每月10日设立为该镇“兰花交易日”,为种植户搭建销售平台。为改变过去一家一户在院子、屋顶种植环境欠佳、技术落后问题,在政府的引导下,他和兰友们建起了兰花产业园,让兰花由传统种植走向智慧种植。目前,该镇已建成标准化兰花大棚15个,200多户农户种植兰花,年效益达3000多万元。
  “新的一年我们要发挥好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带头引领作用,做大产业规模,做优产业品牌,积极和有关部门对接,全镇争取再新建5个标准化兰花大棚。”说到新年新打算,余世钦信心满满。

责任编辑:赵娜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