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祖国时政 >专题报道>正文

国外智库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2017-12-08 15:47 来源:《祖国》杂志

    建设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同样需要借鉴国际智库有益经验。而一些在国外特定环境下产生的智库形式及研究导向,虽不适合直接拿来为我所有,但也可以对我国相关领域研究掌握国外智库特点、动态和研究方向有所帮助。
    国外智库的发展趋势
    研究领域多样化。当前国外智库的研究领域全方位、跨学科,越来越具有综合性。这一方面是由于当前的政策研究所涉及到的对象越来越具有综合性,需要从多个领域、多种角度进行综合性分析;另一方面,是由于国际智库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一些智库也通过拉长研究战线,扩大其对本国政府决策的影响。
    研究活动国际化。智库的国际化趋势主要表现在组织形式、业务范围、学术交流和人员流动等方面,许多智库在成立时已经考虑到建立一种适合与国外智库交流合作的机制。
    研究主题现实化。虽然国外智库都将部分研究力量用于涉及世界各国以及全人类共同利益的重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但其研究重心仍然是在于关乎本国核心国家利益的问题,特别是在涉及重大国际性议题时,国际知名智库的研究内容具有更强的现实性,其研究成果也具有鲜明的国家立场和政治价值取向。
    重视长期系统研究。虽然当前国际智库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宽泛,但大多数的国际知名智库并不是将其研究力量进行平均分配,而是集中力量于若干重点领域,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长期跟踪研究,以期形成自己在特定领域的智库品牌,保持领先优势。
    宽松的制度环境。西方三权分立式的政治制度结构,必然导致权力的分散以及决策机制的公开性和开放性。决策的制定需要考虑的因素大大增加,权力利益的博弈十分复杂,强烈需要智库这样的咨询机构提供大量全面的信息分析。
    政府的高度支持。国外政府对智库的支持,主要表现在需求支持、经费支持以及法律与政策支持三个方面。
    多样化的资金来源。国外智库的资金来源多种多样,而不是单纯依靠政府拨款或是企业赞助。美国智库资金主要是来自基金会和企业的资助,欧洲和日本等政府投入资金较多的发达国家,其智库资金也多半是来自非政府渠道。
    灵活、完善的用人机制。国外智库在用人上都享有完全或高度的自主权,可以根据智库发展的需要,自主地配置和使用人员。智库对录用的研究人员大多实行合同制和聘任制,人员流动性强,在用人上坚持以才取人,而不以党派、宗教信仰、观点异同作为录人标准。
    专业化的管理。国外智库的行政管理人员一般都是管理能力与研究能力兼备的“两栖人才”,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学者型的管理者。同时,他们大都具有在政府、企业、高等院校或一些民间组织任职或兼职的经验,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口才以及与外界联系和交往的能力。完善的传播途径。智库的生命力和价值在于其影响力,而影响力的获得则主要是通过对其成果的传播和推广。在这个过程中,媒体的宣传和放大功能是至关重要的。
    与政府的良好互动。智库虽然在思想上和研究上是独立的,研究工作和成果是透明的,但它必须与政府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互信互动机制,从而使信息与思想的流动渠道保持通畅。
    良性的人员流动机制。国外智库与政府、企业和大学建立有良好的人员流动机制,即提出所说的“旋转门”,这是智库保持其活力的重要方式,可以为智库带来大量的思想火花,同时也可以在人员流动中进一步扩大智库的社会影响。
    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建设
    与经典学院式研究“大而全”、“小而全”信息资源建设不同,许多西方专业智库的成立都是囿于兴起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需求,对特定研究项目的关注而产生的,因而其信息资源建设都以其研究项目为导向。
    智库的战略性调整是常态,无论智库多么权威和具有影响力,为了使各项研究始终处于前沿位置,都需要经常根据社会发展变化不断作出适应性反应,不断面对新领域、新课题。随之智库战略性调整,智库需不断关注、搜集新历史事件的档案和资料。这些日积月累而成的财富能够帮助智库的研究人员看到一般人所难以看到的“真相”,是开展具体调研之前的重要文献依据。
    国外智库都有各自可靠的信息数据来源,他们一般都有自己的图书馆和情报信息网络。图书馆是智库信息资料来源的重要渠道,收藏有丰富的图书、期刊、报纸及其他各种文献、数据和资料。国外某些大型智库还将专题研究与信息研究部门对等设置,或配置专门的信息资料人员,通过这些部门或人员获取原始的,更多是分析整理出来的专题资料。
    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内容
    几乎所有的国外知名智库都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各类专业特色数据库,这为智库项目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其通过在线数据库平台等形式向用户提供信息系统和数据服务,同时其数据库平台还提供了跨库检索服务。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在开展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许多大型数据库,供决策者、研究人员、媒体和公众使用。国际关系与安全趋势数据库、多边和平行动数据库、军事开支数据库、武器转让数据库等。
    国外智库的数据库不仅提供内部的研究人员使用,而且成为政府部门、媒体、公众的信息库和分析库。公众可以从中了解某一事件发生的特定区域或国家的政治、地理背景知识;媒体在新闻报道和评论时可以借助数据库中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的见解和观点,增强其报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决策者可以借用数据库进行辅助决策。
    获取信息灵活
    信息爆炸的时代,政治家和政府官员遇到的难题不是信息的绝对匮乏,而是相对短缺,缺乏有效的信息,缺乏有效的信息过滤机制。信息数量的不断暴增和信息内容的日趋复杂,使得智库过滤信息并发出提醒的功能非但未被越来越知识化的研究所替代,而且其作用更加凸显。智库信息主要来自“公开资料”,从公开渠道搜集信息,既有一手信息,也有二手信息。对于智库来说,要去分析哪些信息可靠,哪些信息不可靠,哪些信息是最好的有用的、质量是最高的,要知道最好的信息来源在哪里,如何分析高质量的信息,使信息体现它们的价值。不仅要为正确的人群提供正确的信息,而且要以正确的方式让政策制定人员更好地消化和理解。总之,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智库最简单的角色即中立的判断、评价,对决策者有用的信息进行精心过滤、合成及系统整理,及时、适时地给予决策者可靠、有用、易懂、易得的信息。
    欧美国家智库发展的教训
    欧美智库虽然有许多成功经验,但都是欧美国家特定国情和社会制度的产物,无法摆脱这些国家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因而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用财务自由来标榜智库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欧美智库往往标榜财务独立和研究独立,并由此强调智库的所谓“独立性、客观性”,如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经常用超低的政府资助比例,来反映其“客观性、质量和影响力”。实际上,智库“独立性”背后有很多特殊性因素,如在美国,很多智库以非政府组织方式注册,这样的“独立性”其实是为了享受免税。一些智库以“独立性”来掩盖与各种基金会、商业集团、政府部门等之间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如美国一些智库普遍存在智库人员同一时期在不同机构交叉任职的情况,这样的运行机制很难确保这些智库具有“非盈利、无党派、无倾向”等特征。
    过分强调旋转门机制,却忽视了这种机制的局限和问题。美国一些智库十分强调旋转门机制,主张通过“智库专家—政府部门”轮流任职来加强智库影响力、提升国际视野,这有其道理。但也要看到,这种机制本身是多党制产物,在选举中失利的政治人物,可以隐入智库、修身养性。美国很多智库看重旋转门机制,是为建立广泛利益关系和社会精英网络,这造成智库专业人员尤其是核心骨干成员过快的、随意的流动,不利于智库的专业化和持续发展。对这一点,我们应当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智库人员流动机制。
    对智库作用及其影响力的评价缺乏客观依据。近几年,美国一些智库研究机构热衷于对全球智库影响力作出评价、进行排名,引起国内外关注甚至热捧。这些排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界各国智库的活跃程度和社会影响力,有的排名经过长期的学术积累,已经成为衡量全球智库水准的重要参考和指标。但也应看到,这些排名和影响力分析主要依靠定性评价,客观性和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检验,不应盲目推崇。
    欧美智库发展对中国智库的启示
    欧美智库既有成功的发展经验,也有难以克服的历史局限性,对于我们当前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各级政府和政策制定部门要注重发挥智库的决策咨询、人才培养、舆论引导、提升国家软实力等重要功能,提高国家治理能力。
    围绕中心工作,引领智库为公共利益服务。建设什么样的智库?为谁服务?这是关系智库发展方向和宗旨的根本问题。欧美很多智库具有明显的利益导向和明确的服务对象,甚至带有过度商业化的问题。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必须始终以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提出专业化、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坚持实事求是,提高智库的研究质量。欧美智库经验表明,提供高质量研究和决策咨询成果,是一流智库的根本所在。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并提高智库研究成果的质量,培育高质量智库。我们不能片面理解欧美智库所谓“独立性原则”,而是要坚持党管智库原则,坚持客观性、科学性和公正性,以问题为导向,倡导实事求是和大胆探索,深入调查研究,进行扎实分析,为党和政府提供高质量的建设性政策建议。
    深化体制改革,营造智库发展的良好环境。欧美智库经验表明,一流智库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为此,要尊重智库发展规律,加快改革创新,形成有利于智库发展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鼓励多元化筹措经费来源,形成有利于智库建设的科研经费管理体系;鼓励建立灵活性人员配置机制,培养智库型专业人才队伍,形成有利于智库型人才成长的培养方案和教育机制;加快推动智库与政府部门供需对接,实现信息对称,确保智库研究的及时性、有效性和针对性;深化研究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智库研究的选题机制、研究方法和手段创新;促进各类智库健康成长,形成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智库体系。
    推动国际合作,提升智库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全球智库网络正在成为全球治理的新兴力量,中国智库发展也要充分运用国内外资源,推动智库跨国交流与合作,主动融入全球智库网络,主动走向国际智库前沿,培育战略性眼光、国际性视野和原创能力,提高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国际化水平。同时,要鼓励智库与媒体进行有效互动,提升智库影响力,并发挥智库对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理性引领作用。(杨晨 整理)


(责任编辑:李俊强)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