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石画学创始人、洛阳石画艺术博物馆馆长杨中有以天然大理石板材为基石,顺应其自然纹理,以独特的技法独创石画艺术,展现出一幅幅精美的中国山水画卷。他所创立的石画艺术是对山水画体系的创新与发展,挥洒着原创性的笔墨精神,以画载道,以道释画,被称为“艺术的哲学、哲学的艺术”,成为独树一帜的绘画艺术门类。
石画艺术来源于古代岩画,是人类早期的艺术形式之一,用来托物言志、寄情山水。古都洛阳有诸多以石类为审美对象的民间艺术,石画把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融入赏石之中,赋予赏石更高的文化寓意,是人类岩画艺术的传承。杨中有先生在创作石画之余,多次举办个人作品展,还出版了《中国石画学》《杨中有石画珍品集》《中国名流丛书·石画卷》等专著,特别是《中国石画学》的出版,完整传承了中国文人画的风骨,有力地推动了科学、完整的石画艺术体系的形成,将中国石画艺术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度,在与世界文明对话交流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石画艺术改革了绘画的基质,以石为本,凸显山水画的天然气质,道法自然,与天地造化交流融汇。天然是中国画的最高品格,也是中国画家所追求的神韵、气韵所在。石画所展现的正是那返璞归真的“天然”,正是那天地间与人亲善的灵气、清气、秀气和奇气,沁人肺腑,无与伦比。美石,千石千面,所函具象,鬼斧神工,非人力所及。但是,美石之中缺少人意,需要合入人的精神、人的气质,才能启迪人教化人,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堂奥。正如杨中有先生介绍的那样:“石画是天工造化第一笔,人工创作是第二笔,二者的和谐就是佳品、精品、妙品,天人合一是永恒的哲学命题,也是大美之源”。
观杨中有先生的石画作品,无论浩荡天风,还是云山大川,自有一股英雄之气从笔端喷薄而出,这种气势从何而来?杨中有常说,一幅石画作品如果能激发观者对生活、对自然、对生命感悟,涤荡其心灵,开阔其心胸就算成功了。他画山,是因其“巍巍峨峨,浑如天地之脊梁,风云为其助势,群松为其护拥,稳重博大,俯仰百变”。杨中有先生不仅仅是单纯在石头上作画,更是以石画作为宣扬老子哲学的载体,正是以他的智慧与持之以恒的毅力,将笔墨色彩融入天然之中,以道入画,道在其中,使之默契、升华,创造出令人感悟的真善美作品,感染了千千万万的观者。石画所展现出的天地山河之善美,是每个人原本具有的核心存在——“道大,人亦大”的展开与发挥,此情此景就是自我的存在;自信人生与天、地、道一样的伟大而谦虚,开进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
中国石画艺术秉持的宗旨理念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石画的艺术使命有如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当今人类社会处于大转型时期,艺术主动承担起表现大宇宙观、大生命观的使命。“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石画的“道法自然”生动诠释了“道大,人亦大”的理念。石画山水让人观照内心世界,你的原本存在于宇宙同等的伟大。杨中有先生潜心研究《老子》、研究中外哲学20余载,尤其是研究科学的前沿理论与哲学的相关性成果丰硕,出版了《天下人的大道》《宇宙的大道》《美与善的大道》《老子哲学体系纲要》《大道哲学·中国哲学的复兴》等著作,忠实地践行着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的石画艺术之法,在天人合一的山水画卷中,外在与内在的大气象中交流互补,画者如此,观者亦如此。中国石画是以哲学为引领的艺术形式,以艺载道、“为往圣继绝学”是其宗旨;当然,立于潮头之上,伴随哲学解读西方艺术是其必然的使命;生命在于心态,艺术系乎哲思。
以石作画,以画传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文/柴巧卓)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