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旅游卫生 >医疗卫生>正文

科技兴农——鸡传染性鼻炎的创新与突破

——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首批二级研究员 张培君

2023-11-02 14:49 来源:《祖国》杂志

    花会沿路盛开,科研之路亦是如此。在探索中前行的张培君,始终坚守科技兴农的初心,他,运用科技手段和方法,从事鸡传染性鼻炎诊断和预防的研究工作整整37年,其创新成果走进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养殖场,畜牧兽医科技的发展,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地基。而张培君正是这处“战场”的开拓者。
    他,主持国家 863 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攻关子课题、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北京市重点课题共计20多项;获二类新兽药证书4个,研发和参编国家农业行业标准 1个;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参编专著4本,参译专著1本。
    一直从事禽病研究的他,更是相继荣获了“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农业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三)、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三)各一项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两项(一项排名第一,另一项自愿排名第七/项目第二主持人)。

    成绩斐然,固然值得庆贺,但其背后的披荆斩棘,披星戴月、砥砺前行,才是科研成果的“创造者”。

2006年在新疆拉那提草原采集羊的棉拭子

    不忘初心——开拓创新
    壮志在胸,理想在怀,即便前路荆棘,也阻挡不了张培君开拓进取的心。选择了,就要做好,所以,在张培君选择畜牧业那天起,他,不犹豫,不退缩,勇于创新和突破。或许,正是这样勇敢无畏的精神,让他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禽杆菌所引起鸡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症状为鼻腔与窦发炎,流鼻汁,脸部肿胀,发生于各种年龄的鸡。其主要经济损失是产蛋减少(10%~40%)。由于其症状和慢性呼吸道病、禽霍乱、禽痘、以及维生素缺乏症等的症状相类似,故仅从临诊上来诊断本病有一定困难。
    作为蛋鸡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它的诊断和预防极其重要。早在1986年,张培君就对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当时的他,作为主要执行人,参与了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冯文达先生主持的课题,利用国内分离鉴定的菌株,于 1991年研制出鸡传染性鼻炎(A 型)灭活疫苗。为减轻鸡场兽医人员的劳动强度,1993年,张培君和同事龚玉梅等研制出鸡传染性鼻炎二价(A型+C 型)- 新城疫二联灭活疫苗。这两个疫苗均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近30年,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虽然,预防是最好的治病方式,但一旦疾病发生,诊断,就成为重中之重。鉴于鸡传染性鼻炎的传统诊断方法的复杂性,1993 年至 1998 年,在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ACIAR)的资助下,张培君和同事参加了中澳合作项目“鸡传染性鼻炎诊断技术改进的研究”。 
    1993 年 7 月至 1995 年 6 月,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动物研究所鸡传染性鼻炎国际参考实验室专程从事相关合作研究。在中澳双方专家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组成功建立了特异、敏感、快速的鸡传染性鼻炎 PCR 诊断方法和能够区分血清型的单抗阻断 ELISA 方法,其中,鸡传染性鼻炎PCR 诊断方法被国际禽病界认定为金标。目前这两种方法被全世界应用,并在2002年被列为我国农业行业标准。 

    鸡传染性鼻炎的病原菌副鸡禽杆菌,分为 A、B、C 三个血清型,各血清型之间不存在交叉保护或交叉保护性很弱。1996 年至 2000 年,在农业部和北京市科委的资助下,张培君和课题组利用中澳专家共同建立的这两种诊断方法对我国鸡传染性鼻炎的流行状况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调查,为有效防控鸡传染性鼻炎提供了流行病学依据。


    不断突破——方得始终
     跨越时间的长河,不变的是那颗深耕探索的心。随着研究的深入,科研人员总是能有新的发现。2001年,张培君课题组在大连发病鸡群中分离到一株新的副鸡禽杆菌,经鉴定为PageB型。2014年至2019年,在农业部资助下,他们在北京、安徽、广西、贵州和山东等省市区分离到 B 型副鸡禽杆菌 32株,A型副鸡禽杆菌15株。
    “科研就是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一直以来,张培君这样说,也这样做。从踏入科研的那一刻起,他的探索脚步从未停歇。
    2007年~2010 年,在北京市科委大力支持下,按照国家有关兽用新生物制品的研制要求,张培君和同事龚玉梅(并列第一)开展了鸡传染性鼻炎三价(A 型 +B 型 +C 型)灭活疫苗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三价灭活疫苗对 3 个血清型副鸡禽杆菌的攻毒保护率为70% ~ 100%。2018年12月,鸡传染性鼻炎三价(A 型 +B 型 +C 型)灭活疫苗获得国家二类新兽药证书,2019年在北京信得威特科技有限公司、 乾元浩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和四川华派生物集团有限公司产业化生产,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2022年~2023年,又有浙江诗华(外企)、哈药集团、吉林正业、武汉科前、天津瑞普、南京兆丰华和扬州优邦7家公司转让该产品。
    2011年2015年,他还主持了863子课题-鸡传染性鼻炎亚单位疫苗的研究。
    众所周知,抗生素在养殖领域应用的十分广泛,随着国家禁抗和减抗政策的实施,鸡传染性鼻炎三价(A 型 +B 型 +C 型)灭活疫苗,将走向更多的养殖场,助力中国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据悉有几家企业拟将该产品推向国际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理由相信该产品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从事鸡传染性鼻炎诊断和防制的研究37年,张培君却始终保持着研发的热情,“科研是无边的大海,只有扬帆远航,才能看到更多海上的风景。”正是这样的坚定而执着的精神,才让张培君在鸡传染性鼻炎诊断和预防领域,开拓创新,不断突破。
    这就是张培君,这就是中国的科研人。未来,张培君将继续书写他的科研故事,继续用他的知识和智慧,为中国畜牧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科研成果。

    张培君1996年9月~1998年12月被选举为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200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007年被授予首都劳动奖章。2010年晋升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首批二级研究员。2008年4月~2023年3月,任民盟中央委员会农业委员会委员。2003年~2016年,被聘为农业部新兽药评审专家,2006年∽2015年任《中国兽药典》委员会委员。2010年~2018年,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责任编辑:赵娜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