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心中,今生今世一定有一个要去朝圣的地方。往往,这个地方,已经沉淀在内心深处很多年,总有一天,我们会历经人间山水,抵临未知的圣灵佛光。
人祖山,人根之祖,人祖之源,天下唯一,谁不想往呢?
这里是女娲部落的源头,是女娲文化的发祥地。
吕梁山脉绵延八百里,在这里孕育了丰厚的的基因,山西吉县,一个深具历史和文化的地方,在历史长河中,折射出了无与伦比的魅力。
人祖山主峰海拔1742.4米,面积45平方公里,山上有大小庙宇200余座,景点30余处,“人根之祖,出在吉州”说的就是这个望其项背的地方。
这里是人类文化的总源头。《易经》《山海经》《庄子》《水经注》等典籍皆有文字记载,先称风山、空同山、壶口山、平山、吉山、吕梁山,汉代又称人祖山。
人祖山南脚下,黄河壶口瀑布永远在母亲河的旋律中激荡出了佳韵锦章。立于瑟湖岸畔山上的半面佛,很多年来,以其空灵和顿悟昭示众生趋之若鹜,原因何在?
据相关资料记载,远古时有一读书人名曰陈芸生,虽寒窗数十载,依然未取功名。人到中年,穷途潦倒,终日颓靡不振,浑浑度日。
某日,他醉酒后跪于佛前,厉声质问佛祖:为何保佑世人 ,却唯独不怜悯于他?
话音刚落,佛堂瞬间金光四射,佛祖缓缓睁开双眼说:“喜、怒、哀、惧、爱、憎、欲,为人之‘七情’;色欲、形貌欲、威仪欲、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为人之‘六欲’。我便是经历了世间七情六欲才修性成佛,你何不抛去欲念,细细感受那修性的历练呢?”
陈芸生大悟,自此不再怨天尤人,而是潜心修行。数载后,终修炼成佛。
毕竟,陈芸生乃彻悟之人,他悟透了天上人间,所以,他成佛后只露半边佛面,而将另一半仍是人面的脸隐去,意思是让世人明白,佛和人只隔着一道“悟醒”之河;佛不是神,不在天上,而在每个人的心里;众生由于妄想、执迷而失了本性;一旦丢掉妄想、斩断执迷,醒悟过来,便立地成佛。
佛是觉悟的人,人是未醒的佛。
如今,人祖山半面佛声名远播,引领着华夏子民,披荆斩棘,励精图治。
走过民间山水,远远望去,只见佛像半面隐于青翠欲滴的林叶之中,半面低眉垂目,一派慈祥安和的神态,佛眼微阖,似乎已看透每个人的心存善恶、来世今生。
“半世醉死半世活,半生悲吟半生歌;半辈执迷半辈悟,半面人生半面佛。”后人所撰《半字歌》也许已经诠释了传说,但终归止于文字,要想得半面佛之真谛,仍需砥砺奋心,静心沐手,在半面佛前虔诚地了却世间夙愿。
因此,我想,人祖山是人生一定的去处,因为,半面佛慧在,足以慰风尘。(王彦章)
山西吉县人祖山风景。
(责任编辑:周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