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中国警察 >文化>正文

对“平安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与思考

2022-06-14 15:32 来源:《祖国》杂志

随着平安中国建设战略的纵深推进,影响基层乡镇平安建设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基层公安机关作为社会治理的主力军,扎实履行自身职能作用,对新形势下如何强化防控体系构建、侵财案件压降、矛盾纠纷化解、重点群体管控等基层社会治理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实践和思考,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对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有所裨益。

永年公安机关在平安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与成效

近年来,永年公安机关深入贯彻落实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要求,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群众生活需要、社会治理需要、工作开展需要为出发点,通过狠抓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进一步加强平安永年建设,打通社会治安防控最后一米,推进了基层社会治理不断提质增效。

完善机制,当好基层平安建设主力军。永年公安机关不断健全完善指挥调度、信息研判、视频监控、执法管理、社会管理一体化运作机制;屯警街面,分片布警,动中备勤,将警力向社区和街面倾斜,不断探索一室两队联动机制;坚持智慧警务、情报先行、科技先导,充分发挥大数据信息效能,谋划推进安保维稳、侦查打击、网上网下、巡逻防控四个一体化工作。对案件高发多发部位,采取人巡、车巡、网巡和伏击守候等措施,实施定点打击、精准防范,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刑事破案率和治安发案率比同期下降18.94%33%

 

凝聚合力,拓宽基层平安建设主渠道。将派出所勤务工作与综治、司法部门工作整合,形成联动合力。充分发挥派出所民辅警在平安建设工作中的关键作用,通过招录为基层派出所充实辅警517人,保障了村村有辅警。同时,加强与乡镇村干部的工作联系,牵头组织社会治安可依靠力量,以辅警、治保会、企业和物业保安等为骨干,组建了363支群防队伍,深入开展防控体系建设、社会化信息采集、矛盾纠纷化解、法治防范宣传等工作,积极构建大平安工作格局。

警网融合,提升基层平安建设新质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努力构建党建、警务、联防三位一体平安共建新机制。以社情民意为导向,以强化社区治理为目的,把党员党性摆进去、把乡镇两委干部摆进去、把基层政府部门、派出所民辅警摆进去,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不断夯实平安建设基础,做到基层社会治理大事共议、要事共决、实事共办、难事共解。同时,结合实战要求,定期组织社区民警学习巡逻盘查、安全防范、消防安检等方面技能,推进联防力量专业化建设,做到职责清晰、任务明确、工作畅通,进一步增强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智慧警务,拓展基层平安建设新领域。永年公安机关将智慧警务建设纳入基层平安建设总体布局,区局智慧警务中心技术支持,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搭建平台,大力推进智慧警务中心在指挥、情报、侦查、防控、管控、服务等方面建设,做到了第一时间回应群众需求、第一时间流转工作、第一时间反馈结果,推动平安建设功能机构、力量布局不断优化。同时,依托雪亮工程”“智慧安防小区、大数据等载体平台,着力构建智慧型社区警务网格,打通警务数据与网格数据关联通道,实现数据双向共享。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基层党委政府认为抓基层社会治理是公安或政法机关的主责主业,没有准确把握自身在此项工作中统揽全局和协调推进的职能定位,个别部门也没有正确履行基层社会治理的分内之责,党政主抓、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良性治理机制尚不健全。此外,公安机关和政府部门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创新宣传方式、调动群众参与方面做还不够到位。

职权职责不够明确。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中,信息及时共享、遇事分类解决的工作模式没有得到有效落实,部门之间职责交叉重叠,各自为战,效率不高,没有真正的融为一体、形成合力。此外,各部门在民宿、网约车等新业态的管理上职责不明,衔接不畅,依法管理方面缺乏合力和有效抓手。

 

工作能力参差不齐。据调查,部分派出所民辅警的信息化意识和能力不强,不善于运用科技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跟不上智慧警务发展变化,特别是面对当前电信诈骗高发态势,反诈思路不清,方法不活,手段不足。个别警种对年轻民辅警的培训不够,传帮带好做法没有得到完全落实,导致有的民辅警群众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风险防控应对不足。尽管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国际疫情仍在快速扩散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由此带来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涉外安全等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而基层公安机关应对复杂局势还存在不适应的现象,对风险的预警防控不够到位,涉稳情报信息搜集和重点人员的管控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新形势下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强化群防群治,增强基层治理协同性。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统筹整合政府、综治、企业等各方力量,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一是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公安机关、基层组织的社会治理职能,着力构建权责明晰、高效联动、上下贯通、运转灵活的社会治理体系,切实形成风险联排、人员联控、矛盾联调、安全联管的良好局面。同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创新完善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化渠道,开创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新局面。二是凝聚工作合力,全力打造共治同心圆,努力强化独自解决+整体联动相结合,坚决把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坚持打、防、管、控、建并举,以各类专项行动为牵引,加快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基础防范和源头管控水平,并及时总结固化经验,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切实把握工作主动权。

 

强化改革保障,加快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积极创新工作理念、思路和举措,正确处理好事前预防与事后处置、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用系统科学方法推动工作,解决问题。一是在深化公安机关改革上求实效。围绕增强基层实力,认真落实派出所正规化建设相关要求,进一步界定派出所与专业警种执法办案、基础工作等职责范围,完善人员和经费保障机制,切实做到力量下沉、保障下倾,使改革红利惠及基层。二是在深化信息化警务机制改革上求实效。进一步强化基层派出所警务工作,完善一警多能警务运行模式,切实提升派出所民警情报搜集、预警研判和核查处置能力。三是在深化队伍素质能力上求实效。加强队伍培养管理,健全培养方案和考核办法,抓好传帮带”“全警实战大练兵、业务培训等工作,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强有力的队伍保障。

强化法治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法治效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推动社会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一是严格执法监督。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紧盯执法问题、执法环节、执法安全,围绕执法办案各个环节,严格落实网上巡查、实地抽查、案件评查等监督措施,实现对执法办案的全流程监管,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二是突出能力培养。按照实战、实用、实效原则,常态化开展实战演练、比武竞赛等学习培训,不断提升全体民警履职能力和执法素质。三是加强法治宣传。紧密结合入户走访活动,将安全防范、法律知识宣传教育作为入户走访的重要内容,让《民法典》等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切实增强全民遵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强化科技赋能,提升基层治理智能水平。以智慧警务为动力,做强科技支撑,全面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智能化水平。一是坚持以雪亮工程建设应用为重点,以深度整合社会资源为引领,进一步看好点、守住线、防住面,实现点、线、面三维智能防控。二是智能安防小区建设为抓手,对辖区内的老旧小区、商务楼进行智能化改造,安装人脸识别、车辆识别、单元门禁、视频监控和入侵报警等智能安防感知前端,提升社区警务智能化水平和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创建更多零发案小区三是强化数据采集,把数据资源汇聚共享作为智能化建设的基础工程,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支持,打通社会资源融合渠道,构建全方位获取、全网络汇聚、全维度整合的大数据资源体系。四是挖掘数据潜力,创新作战手段,切实发挥智慧警务中心和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在利用信息化技术方面的引领作用,持续强化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切实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保驾护航。(本文作者冀春雷系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政府副区长、区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李欣欣)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