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环境能源 >环境治理>正文

徽州区呈坎镇:禁渔石碑的前世今生

2022-05-26 16:46 来源:《祖国》杂志

  尊重自然、敬畏生命,是古人朴素的生态意识和价值理念。“子钓而不纲”出自《论语》,意思是不用大网打渔,因为大网所捞必多,对于鱼类、对于自然会造成伤害。这体现的正是古人与生态和谐共生的智慧和思想,而在安徽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呈坎村环秀桥头,也立有一块体现古人朴素的生态意识和价值理念的“公禁河鱼”清代石刻。


  据当地文物管理员罗会定介绍,这块“公禁河鱼”石碑面积0.4平方米,为罗氏宗族第二十二世祖清代罗廷梅所刻。罗氏宗族约定村中的众川河的部分河道为宗族内部的“养生溪”,禁止捕捞、垂钓,若有违钓者,轻者要将鱼获毁去、不得食用;重者除上述处罚外,还要设宴招待族长、门长和检举人,违规者还得支付祠仆一定薪酬。由此可见,古时人们便立足于“生态保护”和“生态平衡”,与当代的生态文明观念高度契合。
  徽州区呈坎镇地处新安江上游丰乐河流域,镇域内河流长度近5万米,水库面积0.7万亩,鱼类种类繁多,种质资源丰富,河鲜鱼类市场需求旺盛。眼下正值徽州区的禁渔期,随着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工作的推进,加上当地捕捞方式比较简单、粗放,依法保护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为进一步保护河道及水库生态环境,今年以来,徽州区呈坎镇围绕“源头管理、网格监管、智慧巡察”工作思路,不断优化细化禁渔举措,精心呵护水域生态。截至目前,已建60余人群防群治禁渔队伍,启用50个监控探头实时巡视水域周边情况,多次开展禁渔宣传及渔业执法,通过张贴禁渔通告、发放禁渔一封信明白纸、公布举报电话,大幅提高了群众对禁渔工作的关切。除此之外,该镇还积极对接毗邻乡镇展开联防联调,共同处理边界上下游非法捕鱼,使得渔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传统文化古朴厚实,是代代人的智慧结晶,在古徽州大地上已保留百年的“公禁河鱼”石碑表达的生态理念与如今的禁渔要求仿佛开启了跨时空般的对话,如出一辙地传达出“天人合一”的哲理。呈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罗志刚说:“古人保护生态的传统做法,至今仍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我们将持续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将禁渔理念纳入村规民约,顺应自然运行规律,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叶泽宇 项炜 程东建 谢源)


责任编辑:赵娜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